我國的“十四五”規劃立足于碳減排、碳中和及環境可持續發展舉措,加強控制碳排放的措施,走出更加科學、健康、環保、清潔、低碳的現代人類居住生產生活之路。減少建材行業和建筑業的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進一步細化碳減排行動,對實現碳減排、碳中和目標非常重要。
對裝配式建筑進行重新定義
現代高科技技術和產業化制造工藝條件下的裝配式集成建筑是可以生產新能源的,其產生的能源余量對外輸出進行能源和碳排放指標交易,創造經濟效益,還可以滿足國防、災害應急需求。為此,應重新對裝配式建筑制造進行多方面全系統發展評估規劃。
改變傳統建設觀念
通過觀念的提升與轉變,重新定位建設行業,推廣裝配式集成建筑,使建筑不再是能源消耗體,而是轉換為生產新能源的空間載體。通過改變觀念,將裝配式建筑建設過程中各項專業技術、工藝、設備整合為一體化集成系統,明確“雙碳”規劃評估目標定位,系統化科學集成設計,產業集群化加工制造、安裝、維保,數字化全程運營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建筑的能源輸入需求,增加綠色新能源生產功能。
制定碳減排、碳中和標準
建設行業及其全產業鏈成員,必須明確在城鄉建設項目中的碳減排、碳中和標準,在每個裝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包括設計、選材、物流倉儲、加工制造、安裝、維保、運行管理等環節),按照碳減排、碳中和標準,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至最低。
盡量采用裝配式建筑
在未來的城鄉建設過程中,要實現碳中和,應盡量采用裝配式建筑,從規劃設計開始嚴格限定材料選擇、物流倉儲、生產制造、施工安裝、運營維保等階段的碳排放數量,要編制碳平衡規范及評估標準等,精細化計算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內產生的碳排放量。
使用預制模塊化裝配式建筑技術
使用新的裝配式建筑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可以實現安全、高效、快速、低成本、環保、可循環、客戶定制化生產制造等優勢的完美結合,實現總體建設工時下降70% ~ 80%,建設總成本下降到與傳統建造方式價格相同。
預制模塊化裝配式建筑技術是一種全新的系統化建筑制造方法,運用該技術制造的建筑物,其內外結構、圍護系統、設備、管線、部品等都由工廠按設計精度預制生產并加工完成模組化的組合構件,所有組合構件運輸到施工地,按設計圖紙配置在建筑相應單元中,組裝成完整建筑。
預制模塊化裝配式建筑技術可以在全產業鏈進行統一數字化管理,提高建筑綜合品質。在制造過程中,既可以降低勞動力數量和成本,還能減少水、電消耗和噪聲污染,在使用環節也更加高效節能。同時,相比傳統建造方式,能夠有效縮短工期。